网站首页海外研学游学新加坡

国大硕士录取攻略

姓名:李同学国内大学:山东大学国内最高学历:大四在读国内所修专业:微电子科学与工程 申请学校:新加坡国立大学(NUS)录取专业:N...

万和学子留学感言

我叫Guo Jie,今年23岁,是一个来自山东威海的女孩。不知不觉,我已经在这个美丽的热带岛国生活学习了三年半了。还记得刚抵...

留学奖学金

奖学金 新加坡大学逐渐成为留学市场的一大亮点,大额奖学金已成为新加坡留学的一大优势,新加坡大学针对中国留...

从农村到新加坡商业专

戚同学,山东泰安人 18岁 高中毕业 高考分630    学生情况:2006年参加高考,考出630分的高成绩,但志愿报失...

新加坡河——母亲的河

2015年08月24日 13:53:22   点击次数:1174 次   作者:

新加坡河是母亲河,也是早期乘船而来的移民和商人登岛必经的水道。如果说新加坡河口是早期经济与行政活动的心脏地带,那么新加坡河就像是促使整个岛悸动的大动脉。从河岸延伸而出的道路,像是毛细血管,将人、钱、货和行政指令输送到周边地区,使岛上经济呈现生机、日渐蓬勃发展起来。

新加坡河全长3.2公里,从现在的滨海堤坝河口,一直延伸到金声路。最有历史意义的三段河区,分布在驳船码头、克拉码头和罗拔申码头。三个地方的故事,谱成了新加坡河的三部曲。

驳船码头——商贸旺地

驳船码头位于新加坡河口,新加坡发源的故事,得从这里说起。

传说苏门答腊王子桑尼拉乌他玛(Sang Nila Utama)在新加坡河口登陆后,在附近的地方看到一头奇怪的动物,以为那是狮子,便把这块疆土称为狮子城(Singapura)。据说他在新加坡岛上统治了48年,直至寿终正寝为止。

另一个在新加坡河登陆的统治者,就是为英属东印度公司寻找贸易口岸的莱佛士。今天,矗立在新加坡河畔的莱佛士白色大理石像,便是他1819年上岸的地点。

莱佛士把河口的南北两岸隔开来规划。北岸是政府行政区,俗称“海关前”,有政府大厦等建筑物;南岸则是商业区,俗称“十八溪墘”或“十八间”,据说因当年有十八间商行所得名。商人把货仓和办事处建在河的两岸,通过码头起卸货物很方便。由于这一河段的形状像鲤鱼肚,华人相信这里是聚财旺地。

驳船码头英文名称Boat Quay,华人音译为“吻基”。这一带原本是红树林沼泽地,莱佛士坊原来是座山丘,莱佛士下令将山丘铲平,开辟成商业区,并把山丘的土壤填入沼泽地,建成驳船码头。

19世纪,来自中国、东南亚、印度和欧美的商船,扬起巨大风帆,穿梭进出河道。后来,蒸汽船取代了帆船,可是大型汽轮进不了河域,只能停泊在海港,起卸货物全靠小型驳船来回运输。

高度机械化的丹戎巴葛集装箱码头1983年建成之后,小驳船“舯舡”日渐无用武之地,驳船码头也逐渐退下作为货物的装卸管道。

克拉码头——猪仔辛酸

从河口的驳船码头逆流而上就是克拉码头,那里曾经是买卖“猪仔”之地。中国清朝末年民不聊生,许多人只好离乡背井、远渡南洋讨生活,但他们却不幸的被中介者贩卖或拐骗来新加坡。当年,每天都有舯舡或舢板把“猪仔”送到克拉码头,在岸边贩卖。

有了人潮,小贩自然的开始聚集在附近做生意。现在中央城(Central 购物商场)的位置,就曾建起一座“新巴刹”(即爱伦坡巴刹,Ellenborough Market)。那是继直落亚逸的“老巴刹”之后,市区里的第二座巴刹。

华人称克拉码头对岸一带为“柴船头”,因为早年岸边的小货仓主要是卖燃料,如木柴、木炭和燃油等。那里也称为“甘榜马六甲”,因曾住着马来村民,敬招街(Keng Cheow Street)上本地历史最悠久的奥玛甘榜马六甲回教堂(1820年设立)就是见证。横跨新加坡河的李德桥(Read Bridge)也俗称“马六甲桥”。

罗拔申码头——宁静上游

罗拔申码头华人俗称“水廊头”、“水廊内”或“后巴窑”。这里比下游河道的驳船码头和克拉码头宁静,以前是货物包装和运输中心,岸边有一排排古色古香的大型仓库,一部分还保留至今,并改建成餐馆、夜店、画廊、剧院、公寓、旅店等。

横跨新加坡河有多道桥梁,由于几乎全由英殖民地政府建造,所以多数以英国官员的名字命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