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加坡李显龙总理上星期五出席红杉资本举办的科技创新对话会时,谈到自己的领导哲学、与内阁同僚的相处等。以下是观众提问环节的部分精彩答问录。
你的领导哲学是什么?
李总理:我认为最重要的理念是别把自己或自己的理念看得太重。因为如果你自以为找到了成功的秘诀,你一定会在某个阶段尝到失败。你能取得今天的地位,是因为你有些突破性的创新想法,你可以与他人合作,创办公司,但如果你只依赖个人魅力,你很快就会发现自己“法力”耗尽或犯下错误。
要避免这种情况发生,你必须懂得与他人合作,接受别人的看法与批评,并及时改变观点甚至决定,然后寻找既能保留你的印记,又能集体前进的方式。这是相当难以平衡的。如果你仅靠取得共识来领导团队,那其实靠机器就能做到了。但如果你独断独行,你会发现没有人愿意跟随你。
你必须接受他人的意见,知道何时接受,何时不必接受。如果你不接受他人看法,你必须说服团队,让他们相信即使你的看法不获多数人支持,但你很清楚自己在做什么,并希望他们与你同行。
我只是描述我处事的方式,这并不是什么公式,因为你越相信一套成功的方程式,你越相信自己是对的,你比别人还要好,这样你迟早会出错。我只能如此概括地谈领导方式。
以你的身份,身边可能会围绕着一些唯命是从的人,你如何保持清醒?
李总理:首先,我会尝试确保身边不围绕着唯命是从的人,因为如果身边的人只管说好话,你会渐渐相信他们,这就糟糕了。你需要的人应持有独立见解,你会尊重他们的看法,并且在意见不合的时候,展开具建设性的讨论,一同思考还未考虑到的问题,并改善现有的点子。
第二,你必须走出目前的社交圈子,和普通民众交流。你应该从政策受众的角度去观察和了解,而不是从决策者的角度去看。这是非常困难的。从决策角度来看,我如此设计这套政策,做出这些调整,一切安排看起来都非常妥当,但实际上我们无论怎么设计,都会对人产生影响,也总会有人想方设法钻漏洞。这在医疗、保险和金融领域都会发生。
人们一般上都愿意合作,但与此同时,他们也在为自己、家人或所属群体争取最好的结果。你必须对此保持清醒,在一定程度上,承认你所能做的事,都有所局限。
你也必须提醒自己不可能永远是对的。当别人提出相反意见时,你得思考他为何这么说,他的话是否可能有道理?在思考一两天后,你可能会发现他的看法有道理,而你得承认错误,并设法接纳他的意见。
你和部长们意见不合时,如何处理?
李总理:每当我们需要做出重要决定时,内阁总会有一些人持有不同看法。去年,我们修改宪法,改变参加总统选举的规定。我们不仅收紧了条件,也制定了“保留选举”的制度,确保各族群代表可轮流担任总统。这是非常重大的变革,也是我们辩论了四五年的问题。
我们实际上早在20多年前推出民选总统制度时,就察觉到选民直选难以保障各族群轮流成为总统的问题。但我们决定先观察,顺其自然,但后来我们还是决定采取行动。我们对于如何设立与设立怎样的机制,以及何时推行该机制,展开了很长的辩论。
这不是你在国会上通过法案就可以解决的问题。你必须向公众交代,公众必须了解、接受并支持。经过漫长的辩论,我们去年决定公开讨论。我在国会上发言,阐述问题,然后委任由大法官领导的宪法委员会主持检讨工作。公众在咨询阶段提出意见,委员会讨论后,向政府提出一系列建议,并推荐“保留选举”的做法。政府接受了,并推行这项制度。这整个过程必须有一定程度的自由。
遴选部长时,你最喜欢问什么问题?
李总理:我参与过许多挑选国会议员和政治职务人选的面试。我们会问他们读哪些书,大概了解他们的兴趣有哪些。我们会问他们工作以外做些什么,以此看他们是否对社会课题和帮助他人感兴趣。
我们也问他们关心哪些政策课题,对哪些政策有看法,并希望政府对哪些政策做出改变。这经常是他们觉得最难以回答的问题,因为他们不知道是否应该说我们在这个或那个问题上犯了大错。但如果他们答得好,我们就会给他们打高分。
你喜欢浏览哪些网站、喜欢使用哪些应用(app),以及上网时都做些什么?
李总理:我的电脑上会一直打开着英国广播公司(BBC)、纽约时报、海峡时报和亚洲新闻台这些新闻网站,也因此不再看电视新闻了,因为你若想看新闻摘要,随时可看到。
我也会开着面簿和Instagram,我有这些平台的账户。我会留意我的贴文所得到的反应、人们的留言,以及我们是否应该做出回应。这些都蛮有用的,否则我无法接触到很多这些在国内外的人。这也是很有趣的事,只要你不上瘾。
至于其他网站,我会看“每日一天文图”(Astronomy Picture of the Day)网站,你们有些人可能也知道。网站上每天会有一张照片,可能是星云(nebula)、超新星(supernova)、太阳或土星环等。
我有时也会看阅读数学家的博客,了解他们的研究动向。我有追踪(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数学系教授)陶哲轩的博客。他什么都写,而我通常看了前面两段后就弄不明白,但知道他在研究什么还是挺有趣的……
我自己也爱拍照,所以会浏览摄影网站,看看人家拍些什么、怎么拍,你可以从中得到灵感……我现在看照片时,不会只是说它好看,会去找出拍照时的引导线(leading lines)和聚焦点,是否有用三分线之类的技巧等技术层面的事。
这就像品酒,不只是刺激味蕾,而是边喝酒边刺激大脑。不过,这是很有趣的。
我使用的应用也有这些特点。我现在主要用Kindle(电子书阅读器)阅读,因为它比带着实体书方便许多。虽然感觉上无法像阅读实体书那么投入……但总而言之,Kindle的便利更胜一切。
其他的应用我比较少使用,时不时会用谷歌地球(Google Earth),用iTunes的频率不高,也用过Spotify(音乐网络平台),我在签订配套后用了约两年,每月付10元,而且要再听的话得每隔20分钟的忍受一次广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