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是来自济南,省实验中学的Zhang Lin。去年在报纸上看到新加坡管理大学的招生报道,我抱着尝试一下的想法,请穆老师星夜兼程地帮我报上名,苦学了十天SAT,在考试中考过1700分,来到新加坡管理大学参加预科的学习。
新加坡是个华人比例接近75%的国家,拥有多个种族的居民,民族终于关系十分融洽。正是看中了文化差异比较小又多元化,费用较低等原因,我选择了新加坡去留学。
来到新加坡,在万和老师的带领下,我们顺利办妥了体检,办理学生准证,上缴学费等手续,开始了新大预科生活。
新大学校内设施先进齐全,有覆盖全校的无线网络;各个学院内都有Seminar Rooms, Classrooms, 还有很多Group Study Room., 李嘉诚图书馆内有丰富的藏书,三楼和四楼均有Multi-Media Station,供学生及员工检索信息。先进的硬件设施是学校成功的后盾,然而新大能在7年时间里发展壮大,靠的是新大先进的理念。新大最核心的五个精神为:Leadership, Strength, Dignity, Wisdom and Loyalty(领导、力量、尊严、智慧、忠诚)。她鼓励学生们形成自己独特的辩证思维,多角度全方面考虑问题,并借助电脑等的帮助,有声有色地表达自己的思想。
预科期间,我们主要课程是英语,英语的主要任务是学习怎样做演讲。除了英语课,另外的课程是Brown Bag Lunch (BBL)和SAT课。BBL是一种谈话课程,由新大的学长带领。课上聊大家关心的问题,气氛相当轻松。SAT课系统讲考试对策,事关能否继续留在新大学习,所以没有人敢怠慢。
新大是一个很有活力的学校。各种社团花样迭出,也有各种规模的论坛。我曾经偶然碰到学长组织的演讲交流活动。所有参加活动的人展示出来的是友好。大家互相指出对方演讲的优缺点,非常真诚。在学校的Concourse里面,到晚上十点多还有人蹦蹦跳跳。
奖学金的面试很复杂,八位教授对一个学生。讨论到哪里就问到哪里。还是那句老话:Be honest, be logical, and be yourself。要准备就多看看报纸,上网看新闻。学校有免费提供的Financial Times,在预科期间还有免费的The Wall Street Journal (华尔街日报) 亚洲版,都是很好的报纸,对商学很有帮助。
除了学习,生活上要有条理。刚成年的80后学生初到国外,难免要遇到自理生活的难题。租房子吃饭洗衣理财全靠自己。有条不紊最好。如果真的遇到困难,记住当时带队老师的电话,向他们请教,毕竟他们经验更丰富些。我5月有个星期六胃疼,学校的医院又不开门,打电话找白老师,白老师带我去看病,药到病除--那药还不难吃呢。
在新加坡吃饭不用愁,到处都有小吃店。吃饭习惯也差别不大。新大附近的两个Kopitiam面向新大师生八折,一般一饭一肉两菜两块五毛六(新币)解决问题。要想换口味,到处都有“天价”菜,辛苦一阵可以犒劳一下自己。
新加坡公共交通发达,一般学生交通用地跌轻轨和公共汽车。
如果用一句话来总结我这半年的新加坡生活,那就是心态平和,有条不紊,处“变”不惊,还要相信自己的努力。
要感谢万和的老师们,尤其是白老师。在我们困难的时候,他们总能认真帮助我们。
要感谢父母,他们为我们尽到最大的力量,能不能成块好材料全靠自己。
要相信自己,努力了就不后悔。
最后,向有志于去新加坡,有兴趣挑战新大的同志们问好。
Welcome to Singapore.